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博尔塔拉蒙古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久银控股:新冠肺炎背景下医疗行业投资再思考

2020/3/3 20:35:37发布186次查看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些事实及数据
1、根据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至2月27日下午2点,现有确诊43269例,现有疑似病例2358例,现有重症病例8346例,累计确诊78630例,累计治愈32614例,累计死亡2747例。湖北全省累计确诊65596例,累计确诊超千例有:广东1347例,河南1272例,浙江1205例,湖南1017例。
截至2020年2月27日下午2点,韩国累计确诊1595例,治愈24例,死亡13例;日本累计确诊895例,治愈27例,死亡7例;意大利累计确诊479例,治愈3例,死亡12例;伊朗累计确诊139例,治愈49例,死亡19例。
2、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截至2月20日,全国累计派出255支医疗队,共32572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有力解决了武汉市自身救治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3、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截至2月24日,全国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达到107万只,是2月1日的4.7倍。全国已经侦破制售假劣口罩等防护物资案件6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60余名,查扣伪劣口罩3100余万只,还有一批防护物资涉案价值达到1.74亿元。全国各地口罩、防护镜、防护服、额温枪、消毒液仍然非常短缺。
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截止2月24日,已经查办4500家多家企业,电商平台下线了20多万只价格异常的口罩,涉及到 36000多家门店。
4、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1月21日起,民航局连续4次发布免费退票政策共办理退票超过2000万张,铁路部门已累计退票超过1.15亿张
5、2月21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亚波表示:截至2月20日,武汉13家方舱医院可提供救治床位13348张,已使用9313张。下一步,计划再建19家方舱医院。各地“小汤山”医院纷纷建设,疫情带来发热门诊、危急重症icu病房、单独隔离院区等医疗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
6、湖北各地封城,全国各地的硬核防疫措施、各地延长假期,居民自觉在家隔离,多地外地复工人员需要在家隔离14天;
7、据动脉网,截至2月9日19时,丁香园的“实时疫情动态”页面浏览量已达17亿次;据新浪财经,平安好医生在业绩发布会上披露了与疫情相关的运营数据: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8、据人民网报道,历经10个昼夜奋战后,雷神山医院于2月6日开始逐步移交,离医院正式收治病患又进一步。与火神山医院一样,5g网络覆盖成为雷神山医院“标配”。 雷神山医院的5g网络,不仅可支持2.5万人的并发通信需求,也可充分满足在“疫情阻击战”中,远程指挥、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数据传输的需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9、中 共 中 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二、疫情对医疗行业短期直接的影响
(一)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概要
(二)细分产品和行业分析
1、体外检测业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确诊的依据: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治疗时需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同时因为检测能力有限,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
未上市企业:上海伯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达安基因
其他常规ivd 上市公司:
迈克生物、九强生物、基蛋生物、万孚生物
第三方检测机构:
湖北省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名单第三方检测机构:
未上市企业: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武汉艾迪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武汉兰卫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武汉千麦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等:
上市公司:迪安诊断、平安好医生、凯普生物、华大基因、金域医学
2、医疗器械企业
1)、温度测量器械
疫情爆发后,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仪就成为公共场所首选,有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额温枪等)之分。其中,额温枪作为民用产品,因其成本30--35元、应用领域广泛,近来价格暴涨10倍。
红外测温设备的相关生产厂家主要有高德红外、艾睿光电、大立科技、华中数控、浙江红相、广州飒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
2)、影像设备
临床诊断新型冠状肺炎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dr、ct等检查。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上市公司:万东医疗、康达医疗(上海电气)
未上市公司ct:东软医疗(上市辅导阶段)、明峰医疗、联影医疗、赛诺威盛
未上市公司dr:蓝韵影像
3)、监护、治疗等设备
痒疗-呼吸机、制氧机等:鱼跃医疗、明康中锦、迈瑞医疗
监护仪:迈瑞医疗、理邦仪器
3、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试用α-干扰素(成人每次 500 万 u 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 ml,每日 2 次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粒,每次 2 粒,每日 2 次,疗程不超过 10 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成人 500 mg/次,每日 2 至 3 次静脉输注,疗程不超过 10 天)、磷酸氯喹(成人 500 mg,每日 2 次,疗程不超过 10 天)、阿比多尔(成人 200 mg,每日 3 次,疗程不超过 10 天)。
相关的企业:
利巴韦林:诚意药业、长江健康、吉林敖东、延安必康、益泰药业
α-干扰素:丽珠集团、长春高新、双鹤药业、
磷酸氯喹:上海医药、众生药业、精华制药、凯普生物、*st河化
瑞德西韦:博瑞医药、博腾股份、泰格医药
康复血浆治疗:华兰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
中医治疗相关企业:以岭药业(莲花清瘟胶囊)、红日药业(血必净)
大输液:科伦药业等
4、医疗服务:疫情下居民行为的影响
1)对药店的影响中性。去药店购买防护物资等:无论是客流量或客单价都会有提升,同时顾客对于产品的价格敏感性会明显下降,相关标的包括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但因为很多药店停业,相关企业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2)医药和医用耗材的影响。对医用耗材行业影响正面。个人防护用品及家用医疗器械(口罩、消毒液、维生素c):当下的需求量比较大,部分产品供应压力也比较大,如鱼跃医疗、蓝帆医疗、泰达股份、奥美医疗、洁特生物、浙江医药、华北制药。口罩和消毒液等常规医疗器械短期受疫情影响,需求旺盛,但受返工及原辅包材的供应问题,生产量是近期的主要问题。各地纷纷新建生产线,加快返工,长期产能过剩是大概率事件。
医药行业的影响中性。大部分药企应停工生产或者销售暂停,业绩会受到短期影响。部分高值耗材(部分可择期手术的相关耗材销售也会有阶段性影响);部分非急症类处方药(特别是这些药品的新患入组数据,可能受到影响)以及部分新产品的推广(目前人群聚集类的学术推广会议基本已经暂停,会影响到相关新品的放量节奏)也会波及。但是和新冠防控相关的产品和企业可能业绩短期增长明显,影响正面。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中性。因患者不去医院,选择延期治疗受到影响的医疗服务行业,如眼科、口腔、美容、辅助生殖、运动康复等专科医疗诊所、美容店、养生馆大量停业,或者受疫情期间政府政策或者自身院感控制不力,这都可能导致一批医疗机构关门歇业或者倒闭。但是,疫情结束后,刚需类医疗服务恢复的速度会比较快,比如心血管,神经,肿瘤,创伤骨科,儿科,透析,病情较重的慢性病等。
疫情期间,对互联网医疗,有正面促进作用。在家隔离和小区封闭,对信息查询、线上问诊、在线购药、居家观察指导、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促进作用,如丁香园、微医、微脉、企鹅杏仁、妙手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叮当快药、1药网、好大夫在线、平安好医生。
5、医疗科技: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医疗信息化、ai及大数据企业将在远程会诊、辅助诊断、疫苗研发、疫情预测和控制上有望大大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协助医护和监管部门人员攻克艰难时刻。
总之,对某一企业的影响却决于疫情持续时间,企业的产品的结构,收益产品占企业总产品的比重,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同时,需要区分是一次性影响还是长期的影响,影响估值中枢。
三、对医疗行业的影响展望-长期视角
当目前的情况得以解除后,相关产品需求会逐步回归正常。而对于短期受到需求略有下降的企业而言,其影响也只是暂时的。此外,与其他消费品行业不同的是,医药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对医疗类公司影响并不会很大。疫情期间紧俏的防护产品基本都属于医用低值耗材,早已经是红海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技术及产品附加值较低,虽短期因为需求急剧增长,价格暴涨,利润丰厚,但这是短期行为,但疫情结束后并不具备长期发展空间,产业进一步饱和是大概率事件,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只有极个别的市场反应快、品牌较好(如小型、可移动、大容量)的优势企业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份额,可能存在一定的胜出机会。 医疗行业投资的长期逻辑并不会受到短期事件的影响,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仍是行业投资的长期逻辑。医保控费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国产化、自主可控也不因为疫情而改变,老年化给国家带来的医疗刚性需求也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但本次新冠肺炎事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催生了行业短期交易性机会,加速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行业洗牌。
就长期来看,这些影响体现在:
1、增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
2003年非典事件发生后,政府意识到了公共卫生与医疗医药的历史投入不足,在财政投入与产业政策上给予了极大力度的支持,整个行业迎来了第一波历史发展期;2009年禽流感发生后,政府意识到了医疗医药行业的战略重要性,结合着医保基金扩容与覆盖面增加,整个行业迎来了第二波历史发展期;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的爆发,政府和人民又一次对生命健康的有了空前关注,整个行业将会迎来第三波发展期。武汉其实是一个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但是在新冠肺炎爆发时却发生了医疗资源的挤兑,更困难的是湖北一些县市,很多只有一家三甲医院,所以未来继续加强对医疗的投入,加大医疗卫生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目前6%左右),特别是对基层医疗、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是可以期待的。
疫情会增加国家对医疗的投入。目前国家已经财政投资665亿元。疫情爆发后,除武汉紧急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外,全国已有20多个省近60家医院要建设单独隔离院区,危急重症icu。同时,未来估计,将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国家计划投资114亿元建设医疗救治网、投资117亿元解决国家级和省级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的硬件问题,估计也会进一步推动医疗分级诊疗建设。国家预计会从战略层面进行研讨,建立更为有效的预测、预警、应急防控、治疗的全流程体系。
2、国产替代的加快(疫情期间突出表现的公司竞争优势增强):
国内的国产产品快速进入到医院,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迅速得到认可,未来不排除对于国产替代等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要注意到武汉乃至湖北的疫情,各个省份都有对口支援,协和湘雅华西都各大医院都有医护人员进行支援,因此在湖北肺炎疫情治疗当中,被使用的国产器械、消毒液、防护物资会被各省的医疗顶尖人才所熟悉,有助于各产品的临床推广。
鱼跃医疗、万东医疗、蓝帆医疗、迈瑞医疗、海尔生物、联影医疗、华大基因等公司积极的参与到湖北疫情防控中,捐助或供应大量的医疗器械产品,品牌得到推广,可能比较快的受益于国产替代。
通过观察不同公司的响应速度,即可大致评估一家公司的市场反应能力、整体协同作战和组织管理能力。一个公司能在中国最隆重的传统春节假期里,把相关人员迅速召集起来,本身就需要组织能力作为支撑,显示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能进入政府名单也显示了其商务能力,品牌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这会为以后在市场推广中带来许多不可低估的隐形价值。
另外,各省为抗击新冠肺炎,纷纷推出各省医疗产品,这对于能参与新冠防控的公司和产品也具有一定的业绩和品牌推动作用。
3、对科技创新的更加重视:
创新,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体现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相比于之前的sars,此次从基因破译到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大大提高。从通报到基因组被破译仅用了10天。在基因组破译基础上,后续检测试剂快速推进至临床。药物研发和治疗上,sars爆发后,大约花了17个月才开始进行人体试验,而现在,在了解病毒的基础上,各类药品快速进入研发和临床,如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如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先后开展临床试验。在疫苗研发上,药企也快速响应,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者们有望将其缩短到三个月,目前国内药企和国际保持同样进度。
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等在本次疫情期间也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对寻找病人、跟踪密切接触者、发现流动人员行动踪迹、实现小区和居家隔离、控制病毒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公众防护意识会进一步增强。
公众对流感疫苗等认知度有望增强,渗透率有望从当前的2%提升到10%左右(美国38%)。对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上市公司有一定利好;
一些家用器械/医用消毒液等可能在居民中渗透率提高,短期因为疫情停产受影响,但是长期看,优势企业占有更多机会;
疫情结束后,公众对于商业保险的重视程度和接受度将进一步提高。本次疫情期间,保险行业也推出了大量产品助力抗击疫情,社会对保险行业的认识进一步提升。
4、
在5g技术的推动下,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医疗资源将得到重大突破,ai为基础的医疗流程优化、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及患者随访、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将帮助医疗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诊疗效率。
就具体细分领域而言,长期仍主要看好以下领域,它们具有长景气周期的特点:
1、创新药
创新药的驱动因素:药品审批的加速;三医联动改革对创新药的支持,仿制药价格下降,为创新药打开支付空间,加速创新药进入医保谈判;仿制药企业被倒逼向创新药转型。创新药的核心逻辑是大投入,长周期的投资让技术领先,市场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垄断。
新冠肺炎治疗,美国公司吉利德的瑞德西韦被给予厚望,在疫情来临时,创新药的研发能力非常的关键,同时临床上还有很多疾病没有好的药物进行治疗,都是创新药的方向。对药企投资,赛道最重要,好的赛道有肺癌、乳腺癌、血液肿瘤、糖尿病、肝癌、胃癌等。但是只有具有长期研发能力、资金和人才优势的领先企业才具有机会。
相关企业: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康弘药业、我武生物等上市公司;
疫苗可以看作是创新药的一种。流感疫苗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核心逻辑是市场空间大,产品生命周期长,经济效益高,进入门槛高。但从开发周期看,即使是mrna疫苗,也很难在疫情结束前实现产品临床应用。2017年以来,我国流感人数从年46万增加200万。流感疫苗是防止流感的最佳方式,但到目前全国只有疫苗企业6家(原来14家),导致流感疫苗签批数量持续下降,从峰值5000万支降到2018年的1600万支,市场缺口较大。通过本次疫情,新型创新疫苗行业迎来风口。新型疫苗包括新型冠状疫苗、sars疫苗、流感疫苗等,产品研发具有高壁垒、周期长、高回报等特点,本次疫情在民众中造成极大的恐慌心理,对流感等2类疫苗需求将快速增长,拥有创新性疫苗佐剂技术平台的企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相关企业:长春高新、华兰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成大生物、欧林生物、艾美疫苗等企业
2、创新药相关的c
临床研究cro发展长期驱动力是创新药研发项目增多,研发费用外包比例增加(渗透率的提高),所以临床cro长期利好。临床研究cro的核心逻辑是持续订单能力和研发的验收质量和速度。头部cro公司壁垒:服务区域广、服务领域深、项目经验丰富;对于药企来说: 试错成本高,成本敏感性不高;最终出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cro的产能是人,横向对比看人效,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企业文化等值得关注。
相关企业:泰格医药(临床cro)、药明康德(临床前cro)、康龙化成(临床前cro)
cdmo的驱动因素是创新药研发高度景气,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放开,国际产能转移和国内创新药量产,所导致的持续稳定放大的订单和产能的提升。cdmo行业有具有较大的头部效应,经验积累和品牌认证比较重要;从方向上看,大分子cdmo企业发展机会更大。
瑞德西韦的临床cro是泰格医药、临床前cdmo是博腾股份。
相关企业:凯莱英、博腾股份、九洲药业、合全药业、药明生物
3、血夜制品
我国对血制品监管较为严格,2001年起不再新批血制品企业。随着近年来的兼并整合,竞争格局趋稳,形成了以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泰邦生物四家企业为龙头的格局。血液制品行业的核心逻辑是牌照管控,采浆总量和血浆综合利用率和研发品种数量。静丙、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是提升免疫力的神药,可提高重症患者生命质量。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临床治疗上大量使用血制品用于预防及治疗。新版医保目录调整了静丙的临床适应症,未来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关企业: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
4、
传统企业面临着转型,“4+7带量采购”让很多传统优势企业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式,据统计,40%左右的上市药企2019年利润下降。但是具有领先优势的传统药企,特别是上市公司他们仍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销售体系,或尝试性外延式生长、直接收购或用投资的方式在体外孵化了创新药或者准备孵化创新产品,也有一些企业在研发上已经有比较多的布局,但是市场还是把他们看成仿制药企业,存在一定的市场认知差,具有一定机会。
相关企业:信立泰、华东医药、科伦药业、海正药业、丽珠集团
5、医疗服务
1)医疗服务的核心逻辑是政策导向为主,我国是以公立医疗体系为主,非公医疗等都是公立医疗体系的补充,需要走差异化、特色路线。医药连锁业态的发展关键是单店盈利+ 连锁扩张。一是单店盈利,单个门店在满足客户医药服务需求的同时,实现最优盈利和持续增长;二是连锁扩张,单体门店都会碰到天花板,要实现长期高速成长就必须具有可复制性。医美、口腔、眼科等消费医疗长期看好。连锁药房上市公司将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相关企业: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
2)第三方医疗机构。新医改提出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体系,设立了新型医疗机构,如第三方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在医院自身检测诊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第三方检验头部企业快速反应,不计代价,全力组织技术人员和物资,奋战在一线,体现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体现了第三方检验机构在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在疫情防控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第三方机构为武汉火神山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为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提供检测服务,获得国家高层对第三方检验行业的认可。
从效率和效益上来讲,第三方检验优于医院自己检验。医保控费压力下,医保与第三方检验实验室结算模式的改变、部分院检划转等,将给第三方检验市场空间带来倍数级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本次疫情考验,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分级诊疗的逐步实施,医联体改革的推进和铺开,以及疫情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国家可能会鼓励、松绑第三方医学检验政策,打通医保支付环境的制约,制约第三方检验行业发展的政策因素将逐步消除,其市场空间也将迎来倍数级的增长。
相关企业: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凯普生物等上市公司;千麦检验、艾迪康检验、兰卫检验等第三方检验公司。
全景医学影像、一脉阳光、万里云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
6、
整体看,这个领域属于红海市场,如分子检测企业就有近百家,全国1.88万家器械企业分享5600亿元左右的年营业额,平均每家260万左右,行业小而散。受益于国产化要求和本次疫情,可能只有少数领先企业具有更多机会。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等是低值耗材,随着中石化、中石油、比亚迪、富士康、上海五菱通用等企业转产口罩,目前口罩日产量已经从疫情初期的2000万个增长到了7000多万个,全国疫情初期的4000多家企业(山东1700多家,其次是河南、浙江和北京)正开足马力生产,产能利用率110%,不少新企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短期看全国非农业就业人口5.7亿人,保守估计日均口罩需求不低于1亿个。当前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的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都在上涨,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据新华社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8日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但随着疫情结束,产能将很可能会过剩。同样,当前随着疫情发展和复工需要,额温枪供应不上,但是也不急缺,额温枪的热度大概还会持续1--2个月。在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指出,目前为止,测温仪企业复工率已达到50%左右,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2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30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6万台,手持式测温仪55万台。据国家工信部介绍 ,2月2日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800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1500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可达15000台,随着生产企业陆续复工,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价格下降也是必然。
发热门诊、危急重症icu病房、单独隔离院区的建设,将在未来几年带来额温枪、小型生化/免疫检测仪、带cpr检测的血球仪、血气分析、血氧仪、监护仪、超声、呼吸机、雾化器、制氧机、输注泵、移动dr、便携超声、血球仪、传染防护耗材等医疗设备及耗材的大量需求,相关医疗设备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相关企业:迈瑞医疗、鱼跃医疗、万东医疗、理邦仪器
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小型防传染的pcr实验室数量不足、检测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很可能会引起极大的重视。疫情过后,疾控中心、公立医疗机构很可能会加大pcr实验室的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未来pcr检测很可能会更加普及,进而继续延续分子诊断板块的高增长速度。疫情也暴露了基层医疗投入的欠缺,国家会继续进行分级诊疗的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暴露发热门诊快速诊断能力不足,那些具有生产使用更加便捷、小型化、适合快速诊断产品的poct检测企业、医院实验室设备企业,很可能成为分子诊断poct领域企业业绩的增长点,这类企业可能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相关企业:艾德生物、达安基因、基蛋生物、万孚生物、洁特生物。
总之,长期看,医疗器械行业特别是高值耗材领域,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完善,一定会进行带量采购,企业的竞争从销售竞争转为成本竞争,小而散的格局将会改变,虽然短期因为疫情带来了行业市场需求的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 诊疗价值的耗材,特别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业务多元化布局,或是单一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在差异化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长期受益。
相关企业:乐普医疗、大博医疗、凯利泰
看好创新和平台型公司。一般来说,医疗器械壁垒和天花板都不如药品高,很多产品都是小众产品,市场容量小。 壁垒不高,市场并不大,就需要公司有持续创新的能力,有研发人才,有产品储备,不断推出新品,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另外还可以抵御降价。如医疗器械龙头公司乐普医疗不断推出新的支架,现在可吸收支架已经发展到第4代,不但甩开对手,价格亦企稳。如,开立医疗不断推出新的彩超 、艾德医疗推出新的肿瘤检测试剂。
有的器械公司外延式发展,拓展产品线。如支架龙头公司乐普医疗通过外延积极向心血管药品拓展,迈瑞医疗由监护向影像、ivd等拓展,都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因此通过并购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也是较好的竞争策略。因此长期看,具有整合能力、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平台型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
7、5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由于避免人和人接触,以及对于医护人员的保护,以及提升医疗效率,我们看到了大量有未来科技感的人工智能、远程医疗、5g和云医疗等新科技在疫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领域的大量应用,同时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院突破了很多限制,开始加速发展,相关软件公司机会明显。
相比较其他医疗行业应用新技术速度很慢,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大数据受政策限制和监管部门态度,实际应用较少。本次疫情这些企业展现出各自优势,给监管部门留下良好印象,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些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应用有可能改变现有病人-医院-医生医疗运营模式,完成去平台化、去中心化。就医不只是在线下医疗机构。相关领域出现巨大投资机会。机器人和远程医疗在火神山医院广泛应用,将向来自全国各地顶尖医疗机构院长主任展示使用优势,长期看机器人、5g+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在医疗机构推进速度会超预期,相关监管政策可能会松绑。
sass在医疗领域的技术应用将达到发展,相关企业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四、结论和建议
本次新冠疫情促进了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长期来看是利好,它让我们反思医疗体系的治理架构、治理能力、各级医疗机构暴露的问题、医疗行业存在的机会等等。整体上说,存在的短板就是未来的需求和机会。但是作为投资机构,应该具有一份理性和冷静的思维。
中国的医药市场、医疗市场整体是充足和饱和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我们应从不平衡的结构中寻找机会,和优势企业、领先企业合作,寻找我们自身发展的机会,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可以考虑的策略是:
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可以定增或者类定增的大宗交易,或者pe股权投资,寻找在医疗器械、创新药、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垂直细分领域的优势头部企业的投资机会。对于细分领域中那些有独家品种、渠道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先发优势的上市型头部企业充分关注。通过投资入股,享受这类成熟企业确定性的行业增长机会。
暂不进行拟上市的小型企业的股权投资。应严格把握成长型企业pe投资中的价格控制和业绩标准,注意业绩的真实性、成长的可靠性(研发人才、新产品准备和渠道开发能力),创新药只关注合乎科创板的进入临床二期的创新药。鼓励企业科创板上市,鼓励寻找合乎科创板标准的医疗行业细分领域中的优质企业。
2、通过并购基金或者财务顾问形式,促进行业中以传统仿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为主的相关企业的并购整合,协助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丰富产业链和产品线,推动企业从旧医疗向新医药的转型升级,确保企业业绩持续增长,企业内含价值(市值)的提高。特别应该关注那些在转型中但是没有被市场投资机构发现的机会。这些企业的业绩增长可能来源于本企业集团的孵化准备、本企业实施中的市场推广、事件影响下的业绩阶段性下降;或者企业外部并购。因此,对企业报表的财务和业务分析、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尤其重要。这类企业在中小创、主板公司中大量存在。
3、资本市场是主战场。医疗行业权益类特别是流动性强的股权类,如定增、类定增、阳光私募、可转债、可交换债等是主要的产品和工具。加强细分行业和相关企业研究,公司内部重视产品创新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司部门之间的合规合作,密切和相关上市公司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熟悉他们的动态是我们当下应做的第一步工作。
4、对于受到本次疫情影响的行业和地区,资本市场是否给与更多政策支持,需要进一步观察。


博尔塔拉蒙古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